(道门资料)生与死(难得老版本资料)_电子版书.pdf
《(道门资料)生与死(难得老版本资料)_电子版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门资料)生与死(难得老版本资料)_电子版书.pdf(457页珍藏版)》请在周易易学书店|道易五术书社上搜索。
1、 1 生与死 佛教轮回说 陈兵 著 2 目录 生死之谜 人类理智面临的尖刻挑战 绪言 第一章 灵魂和轮回观念的产生第一章 灵魂和轮回观念的产生 第一节 灵魂观念的渊源 第二节 从原始人的灵魂观到人殉与厚葬 第三节 古希腊罗马先哲的灵魂与轮回观 第四节 古印度的自我与轮回说 第二章 非断非常的佛教轮回观第二章 非断非常的佛教轮回观 第一节 了生死 与佛祖对轮回的思考 第二节 缘起法与生死轮回之中道观 第三节 佛典中对人死断灭论的批驳 第四节 迦叶和弊宿关于断灭论的问答 第五节 大智度论 论证人死非断 第六节 无我 说与对有我论的批判 第七节 无我与轮回的关系 第八节 关于轮回主体的再思考 第三章
2、 业 与轮回第三章 业 与轮回 第一节 业 的含意及种类 第二节 业因果报定律 第三节 善恶果报与生死轮回 第四节 业性本空与业果相续 3 第五节 业由心造 回转有道 第六节 野狐禅 公案 第七节 佛典中对宿命论等的批判 第八节 佛家因果说的伦理学价值 第四章 众生相种种第四章 众生相种种 第一节 众生的类别 第二节 皆依食住 皆有生死 第三节 天界奇谈 第四节 似天非天 阿修罗 第五节 鬼神掠影 第六节 地狱漫游 第七节 畜生种种 第八节 楞严 十仙 第九节 劫灾与众生之来源 第十节 人身难得 佛法难闻 第五章 死亡 死后与出生第五章 死亡 死后与出生 第一节 死亡诸相 第二节 藏密所说临死
3、诸相 第三节 中有 情状 第四节 正法念处经 十七种 中有 第五节 藏密所说 中有 境界 第六节 中有 投生及人之出生 4 第六章 心识与轮回第六章 心识与轮回 第一节 生死唯由心所作 第二节 心的功能 第三节 业从惑起 第四节 惑由不如实知 第五节 藏识持于世 犹如线贯珠 第六节 生死唯一真心现 第七节 生死只在一念中 第八节 三层身心与轮回 第七章 生死之超越第七章 生死之超越 第一节 人天乘道 第二节 二乘道 第三节 四果罗汉与辟支佛 第四节 大乘共道 第五节 菩萨三贤十地 第六节 佛果境界 第七节 圆顿秘密之道 第八节 度亡济幽 第八章 中土人士的生死观第八章 中土人士的生死观 第一节
4、 中土生死观概观 第二节 儒家的功利主义生死观 第三节 道家的自然主义生死观 5 第四节 汉代关于形神关系的思考 第五节 中土佛教的神不灭论 第六节 刘宋朝的神灭不灭之辨 第七节 萧梁 北齐的神灭不灭之诤 第八节 宋代以来的形神观 第九节 道教生死观 第九章 史料中的轮回事件第九章 史料中的轮回事件 第一节 不昧宿因 第二节 活佛转世 第三节 借尸还魂 第四节 死后复生与神游 第五节 生摄冥职 第六节 亡魂鬼神托梦 第七节 死后来报与亡者现形 第八节 附体传语 第九节 见鬼神 闹鬼及其它怪异 第十节 佛教感应与因果现报 第十一节 对史料中轮回事件的检讨 第十章 轮回说与心灵学第十章 轮回说与心
5、灵学 第一节 再生人 何其多 第二节 濒死体验与临终视觉 第三节 脱体经验 6 第四节 魂灵 鬼及其它奇事 第五节 对有关生死的超常现象之解释 第六节 从佛法看心灵现象 对生死之谜破解历程的反思 结语 7 绪言 生死之谜 人类理智面临的尖刻挑战生死之谜 人类理智面临的尖刻挑战 以 智慧生物 自命的人类 生来便陷入了智慧与愚昧 用 佛教术语 可称为 明与无明 矛盾冲突的困扰中 诚如庄子 所慨叹 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 无限的未知领域 如同 宇宙空间那浩渺深邃 隐藏着无穷奥秘的黑暗 紧紧包围着人 人每走一步 都必须燃起自心智慧的火炬 去开辟道路 解谜 似乎是人的天赋使命 解不完的宇宙之谜 悬在人类
6、文明征途上 的一道道关隘 就像埃及金字塔前狮身人面怪物斯芬克司的考 问 就像禅门宗师陷虎迷狮的重重 公案 逼迫欲闯关夺路者 交出答案 所有宇宙之谜中 最难解 最恼人 而对个人和社会又至为 切近急迫的 是关于揭谜者自身的谜 人从哪里来 生命渊源于 何处 人只是一架思维机器 还是具有所谓 灵魂 的半神灵 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如何 人一死永灭 还是有来生后世 这些问 题中 从生死之谜 尤其是死后有无续存的问题 关系到每个人 最切身 最根本的利益 对它的解答 是人们决定人生态度 人 生目标 建立人生观 价值观 伦理观的基石 正如 中国哲学 发展史 所说 人死后 是否还有某种 生活 如果没有 那么人生前的善
7、恶还有多少意义 如果有 那么人生前的行为对 8 死后有什么影响 这一切 都要落实到人生前应如何行动 应如 何对待自己的一生 魏晋南北朝 卷页 广而言之 则758 社会 人类群体对这一问题的普遍解答 实为整个社会人类文明 创立的出发点和基石 揭开生死之谜无疑成为人类智慧面临的要 务 从某种意义上讲 对生死之谜的破解 要比衣食住行条件的 改善 工业新产品的发明等现实问题 更为现实 更为重要 实际上 早在人类文明发轫的初始 远祖们就开始破解人类 自身的生死之谜 提出了为全社会所信受的答案 只要是理智健 全的文明人 若没有对生死之谜的解答作舵和桨 大概很难使自 己的生命之舟启航和保持平稳 从原始人到现
8、代人 从僧侣修 士 哲人智者 英雄领袖 到守财奴 酒鬼淫棍 江洋大盗 无 不有各自对生死问题的答案 即使他不承思考过这个问题 这个 问题也必然在他的潜意识中萦绕盘桓 人类破解自身生死之谜的途径 除了十九世纪德国著名生物 学家海克尔所说研究灵魂本质的三种方法 自然科学的观察实 验方法 发生进化史的方法 哲学思辨方法 还应加上宗教的方 法 总共不出四种方法 其中自然科学的观察实验法和发生进化 史的方法 到近代才显发达 自然科学的方法在研究物质现象方 面虽然大显神通 成果斐然 但用来研究研究者自身时 却最显 软弱无力 至今尚拿不出足以强迫人信服死后有无续存的确证 哲学思辨方法带有主观性 艺术性和学究
9、气 从来异说纷纭 各 执其是 难得举世共认的准衡和科技成果那样能令人信服的效 9 应 何况哲学思辨总是少数具特殊禀赋的哲人智士的职事 不易 普及于民间 自远古以来 被社会多数人乃至全体信奉认同 据 以建立人生观 伦理观 价值观 作为全部生活支撑点的对自身 生死之谜的解答 主要由各种宗教所提供 多数宗教 实际上都以人们内心深处的死亡焦虑为母胎 以 对人生死之谜的解答为重要神学支柱 多宣扬人死后心灵进程并 非终结 或灵魂永存 或轮回再生 行善者死后享福 作恶者死 后受罪 以此创造劝善止恶的社会教化效益 解除人们对死亡的 恐惧 调节和平衡社会心理 在以往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此类观 念为全球各地的绝大多
10、数人所深信不疑 在各种社会意识形态 中 对社会秩序的维持稳定 起着最为重大的作用 在今天的世 界上 还有多半人信奉各种宗教 相信灵魂不死和轮回再生之 说 宗教对人自身生死之谜的解答 或称作天降神授 或云乃古 圣先知的训诫 虽然宗教理论家们也在用哲学思辨方法予以论 证 但在多数宗教徒那里 大概主要是出于内心的宗教需要 作 为一种绝对权威或国制习俗来信仰的 近代以来 自然科学突飞 猛进 宇宙之谜被一个个揭开 基督教等的上帝创世说被推翻 天文学 生物学 医学 生理学等新知识的普及 使不少人自信 人自身之谜已被揭破 宗教贬值 信仰转移于科学与金钱 确认 人死永灭 无来生后世 无天堂地狱的人越来越多 随
11、之而来 的 是紧跟在科技飞速发展 财富急剧增长后面的人欲横流 道 10 德退化 环境污染 其实 只要冷静考察自然科学对人自身认识的程度 便无理 由妄称人自身之谜已全被揭破 无理由对人死后续存与否的问题 作出决断的答案 人死永灭 仍然只是据尚不究竟的科学知识所 作的哲学推论 确认其为真理 仍与宗教徒确认灵魂不死为真理 一样 具有信仰主义的性质 无充足理由奉为科学结论 近现代 的科学巨人 几乎无不承认科学对人自身认识浮浅 对灵魂 意 识 死后有无续存的问题 持审慎态度 恩格斯在总结了当时自 然科学关于生命现象的研究成果后说 生命最初怎样从无机物中 产生的问题尚未解决 至于死亡 或者是有机体的解体
12、除了 那组成有机体实体的化学构成部分 再不留下什么东西 或者还 留下某种生命的本原 即某种或多或少地和灵魂相同的东西 这 种本原不仅比人 而且比一切活的有机体都活得更久 自 然辨证法 生与死 当代诺贝尔奖获得者 著名脑电科学权威 艾克尔斯 根据多年的研究成果 认为意识是先天本有FC 的 大脑死亡后意识 自我是否以另外的形式复活并存在 这 是一个超越科学的问题 科学家应当忍住作出明确的否定的回 答 脑 精神问题是科学的前沿 年 1975 最具挑战性的 是一类充斥古籍 超越时域而流传的与生 死 灵魂有关 似乎在证明是灵魂不死 再生的特异现象 如记 忆前世 活见鬼 脱体经验 濒死和死后复活体验 附体
13、 借尸 还魂等 并不因科学进步和人们不信此类现象而绝迹 总还是时 11 有出现 在向人们透露出生死之谜的某种信息 因而总是有那么 一些未必与宗教有关的人热衷于此类现象的研究 把它们列入心 灵学 超心理学等研究课题 近几十年来 从各个角度对人自身 的研究日益深入开拓 心灵学 超心理学研究是其中重要学科之 一 在各大国家都设有专门机构 在中国 心灵学在三十多年中 被列为禁区 判为迷信 直到随改革开放而来的气功热潮兴起 禁区才被逐渐冲开 气功和与其相关的特异功能 被列为钱学森 教授称之为 人体科学 的主要研究课题 在气功效应和特异功 能现象中 当然也少不了那种似乎与鬼神 轮回转世有关的事件 和体验
14、促使一些探索者去试揭其谜底 并使人自然联想到传统 宗教尤其是佛教关于轮回转世 诸天鬼神等的说法 在所有宗教中 以教义体系最为丰富深厚著称的佛教 与多 数主要依感情需要仰赖神灵救赎的宗教不同 是以智慧究明自 身 以求解脱生死等痛苦为主旨 以 自净其心 如理作 意 为超出生死的要道 佛教高张 了生死 之标帜 以如实认 识自己为课题 对宇宙之谜 尤人自身身心 生死之谜 有至为 明晰的解答 佛教以 缘起 的朴素辩证法观察生命现象 认为 众生的存在是非断非常 即生即死而又因果 身心相续不断的无 穷无尽的流转过程 人必有前生后世 死后必受生前行为的规 定 轮回于天 人 鬼 畜 狱 五道 中 备受诸苦 在佛
15、教 看来 轮回过程中的生老病死等 乃至生命无常的本性 确实是 苦 是生命的根本缺憾 如实认识生命秘奥 掌握超出生死轮回 12 之道 自觉进行生命的变革进化 变生死流转 诸苦交攻的不圆 满生命形态为 常乐我净 永恒幸福 绝对自由的圆满生命 是人应有的奋斗目标和生命进化的终极归宿 佛经中 对人的身 心结构 生死及生前死后的情状 天宫地狱 鬼神魔梵 诸佛菩 萨罗汉 十方无量世界 无量国土 种种众生 描述至为详悉 展现了一幅极其广大壮阔 多层次 多结构的宇宙全景 佛教对 生命现象 宇宙全景论述之广度 深度 明晰度 确非世间同类 学说可与伦比 值得注意的是 佛教揭示生死之谜 宇宙之谜 除了用哲学 思辨的
16、方法进行论证外 据称主要依据的 是通过禅定修炼所开 发出的超理性的天眼通 宿命通等神通智慧的直观 佛教声称 佛祖释迦牟尼经过历劫精勤修道 勤苦探索 证得了圆满觉知宇 宙实相的无所不知的大智慧 揭破了种种宇宙之谜 发现并亲自 证实了超出生死轮回之道 实现了生命的圆满变革 人只要肯依 佛陀实践证明的道路修行 最终都能证同诸佛 无所不知 不生 不死 佛教之说 固非科学结论 属于宗教范围 信受与否 悉由 各人自由抉择 但不论佛教之说是否正确 它起码是人类认识自 己进程中的重要思维成果 是东方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人类文化及人体科学的宝贵遗产 从现代人的角度 重识佛 学 继承精华 是当代人体科学等
17、研究人自身的学科不容回避的 课题 笔者专事佛教研究 多年来对生死轮回说特感兴趣 自身 13 也曾有过一些与生死有关的特异体验 将众多佛典中有关生死轮 回的说法作一番总结整理 提供给有关人士 人体科学研究者和 对此类问题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是笔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适有谢 祥荣 严永奎二先生约请笔者写一本 生死与灵魂秘奥 的小册 子 严永奎兄还热心提供有关资料 遂不顾病弱 欣然命笔 想 不到题目太大 资料太多 尽管压缩 也还有二十七万言 这本 书是以佛教轮回说为中心 对人类关于生死之谜的破解历程作一 概略总结 以期启迪智慧 开拓思路 唤起世人对认识自己的重 视 有所裨益于精神文明的建设和人体科学的进展
18、 读者朋友们 生死问题 的确是做人应予考虑的大事 以解 决此问题为中心的佛家学说 自是一个文明人 尤其是生活在东 方佛教文化圈内的人所应知晓的常识 于此无知 是为遗憾 但 愿您跟着笔者的笔锋 对人类及佛教关于生死之谜的破解作一番 浏览 就当作一次传统文化的旅游观光吧 也会使您大开眼界 增长见识 获得益处 倪维泉先生曾介绍了有关资料 严永奎 刘玉其 倪为国 索国云等同志的热心帮助此书出版 特致谢忱 陈兵 年月于蓉城199312 14 第一章 灵魂和轮回观念的产生 文明人自信 人是天地间唯一有自我意识 能认识自己的生 物 正是这一特殊禀赋 使人具有超越自然的可能性 判然自别 于进化程度低于自己的动
19、物界 人类学家和哲学史家认为 灵 魂 心身问题 是原始先民最先思考的哲学问题 它先于人与自 然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等问题而提出 大概从人类有了理性思维 的余暇 把自己从动物界区分出来的时候起 人自身存在的根本 问题 人从哪里来 为什么要死 死后有无续存 便开始 困扰先民们混沌初开的心灵 关于自身生死问题的思考 酝酿出 了原始人死后生命以另一种形式继续存在 灵魂 不死的信 仰 据考古发现的物证 这种信仰流传的时间 最早可上溯到约 十万年前 在欧洲 土耳其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尼安德特人 墓葬遗迹中 死者有石器随葬 尸体周围有花束 红色碎石片 表明当时人已有人死后继续存在 或者认为死亡是迁往另一幸福
20、 世界的喜庆之事的信仰 而且成为社会群体的共同观念和习俗 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前的中国人老祖宗 山顶洞人 埋葬死人已有一定规矩 死者身旁撒有赤铁矿粉粒 随葬品除燧石 石器等生活用具外 还有石珠 穿孔兽牙等装饰 品 红色 象征血和火 以红色赤铁矿粉粒洒在尸体旁 可能是 表示希望死者永生的祝愿 随葬器具 则分明表示供死者灵魂使 15 用 到了仰韶文化时代 葬仪进一步复杂化 陕西华县元君庙墓 中发现的童尸 盛放于特制陶瓮内 口上盖陶盆钵 其底部钻有 小孔 考古学家认为是供死者灵魂出入之用 这种风俗在云南某 些少数民族中尚有遗留 据人类学家的研究 地球上现存的尚处 于原始社会的后进民族
21、 几乎都有灵魂不死的信仰和相应的葬 仪 先进民族中 也多残存着上古原始的灵魂观念和有关葬仪的 残迹 这说明 死而不亡或灵魂不死 是人类智慧初开期对于生 死之谜的普遍的 共同的解答 第一节 灵魂观念产生的渊源第一节 灵魂观念产生的渊源 对自身生死之谜的破解予以首先关注 全人类的远祖们几乎 不约而同地信奉灵魂不死 这一现象 应从人类本性 人类本性 需求与生存现实的矛盾中 去寻找其渊源 这大概可从以下四个 方面进行考察 一 本能性的求生欲望和死亡恐惧 贪生怕死 几乎是所有动物普遍共具的天性 从猪犬等被屠 宰时的嚎叫挣扎 人们大概不难体味出它们对死的恐惧和对生的 眷恋 即使低等到小爬虫 也有逃避伤害
22、保护自家身命的本 能 动物是否具有思考生死问题的意识 人不得而知 情智和意 识高于动物 而尚具类同于哺乳动物之躯体的人类 其源出动物 性本能的贪生怕死天性 与发达的感情 理性相联结 自然表现 得比动物更为鲜明 突出 从比猩猩智商略高的儿童身上 常可 16 发现贪生畏死天性的流露 当大人吓唬 不听话就打死你 掉下去会摔死的 儿童会表现出极大恐怖 到了自我意识成 熟 理性便会不可避免地投入到死亡现实的思考 从他人的死联 想到自己将后的死 由死而思索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人类大概在 成长的少年时代 便发现了自身存在的悖论和根本矛盾 人既是 具有可超越自然的理性 创造能力的小小神祗 又是无可奈何地 属于自
23、然的有血肉之躯的虫蛆 几十年生命匆匆结束后 一具臭 尸终归会变成蛆虫口中食 正如贝克尔 反抗死亡 一书中所 说 人的确是分裂的 他知道自己天生丽质 在自然界出类拔 萃 然而迟早总要回归几英尺的地下 在黑暗中默默无声地腐烂 和永远地消失 处于这样的困境而又不得不在这种困境中生存下 去是可怕的 还有 人既具有认识万物的智能 却无力认识自身生死的底 蕴 不知生从何来 死身体何去 自己何时死亡 死后如何 对 谁也是个黑谜 这无疑是对人这个智慧生物的无情嘲弄 古今中外的一代代人 从平头百姓 野老村夫到叱咤风云的 英雄 不可一世的皇帝 从多愁善感的文人墨客到深沉敏睿的哲 人智士 当面对人生短暂 谁也不免一
24、死的现实时 无不感叹嘘 唏 形之于色 发之于声 感叹人生苦短 百年如梦 是古今中 外的诗文中最常见的永恒主题 生年不满百 常怀千岁忧 人生寄一世 奄忽若飘尘 卧龙跃马终黄土 死去元 知万事空 此类诗句 传诵千古 引起多少人心弦的共振 就 17 连孔老夫子那样积极用世 不语怪力乱神的 至圣先师 当面 对流逝不返的河水联想到死亡现实时 也不免感叹 逝者如斯 夫 就连曹操那样的乱世英雄 也留下了感叹死亡悲剧的不朽 诗句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古今中外的不少哲人 都曾指出死亡恐惧是人类普遍存在的 永恒的 基本的焦虑 它永远盘踞在人们的精神活动中 美国现 代心理学之父威廉 詹姆斯称死亡
25、为潜伏在人各种幸福欢乐的虚 饰之后的 深藏的蛀虫 所有的人 无论他承认与否 都必然 对这 深藏的蛀虫 怀有直觉 从面对危险时的不安全感 到怕 死 怕尸体 怕墓地 怕鬼的心理 每个人不难体察自己意识深 处盘踞的对死亡的本能性畏惧 然而 人类终归是具有理智 有能力对抗自然压迫的小小神 祗 大概从初民开始思考死亡问题起 人们就开始了不乐意接受 的死亡现实的抗争 制造出一种肉体虽死而灵魂不死之说来安慰 自己 便成为认识能力和与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低下 无法用其它 现实途径抵御死亡威胁的原始人抵抗死亡的有效手段 后来 随 人类生产力 认识能力的逐渐提高 发明了多种多样反抗死亡的 手段 诸如 永生于天国的宗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风水符咒书籍 密宗符咒书籍 符咒化解书籍 道教正宗符咒书籍 台湾正版符咒书籍 阴阳书籍和符咒 道门安葬符咒相关书籍 港台符咒书籍 各种符咒书籍 地府阳世阳市符咒书籍 民间道佛符咒书籍 符咒书籍能卖多少钱 古书籍符咒治病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