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学习(初学).脉诊资料书籍网盘下载.pdf
《脉诊学习(初学).脉诊资料书籍网盘下载.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脉诊学习(初学).脉诊资料书籍网盘下载.pdf(15页珍藏版)》请在周易易学书店|道易五术书社上搜索。
1、NO 脉象 名称 至数力量形态主要临床意义备注 1浮脉 轻取即得,如水 漂木 表证 里证 久病、 失血见此脉 2沉脉 一息不足四 至 轻取不应手, 重按始得 寒证,阳虚 3迟脉 一息六至以 上 热证 4虚脉很弱举按均无力 虚证,气血不足, 以气虚为主 5实脉很强 三部脉举按均 有力 实证,热结 6滑脉较强 如盘滚珠,流利 圆滑 妊娠,痰饮, 实热, 食积 7涩脉弱 如刀刮竹,涩滞 不畅 精亏血少,气滞血 瘀 可见于贫血,失 血,失瘀等 8弦脉较强 挺直而长,如按 弓弦 肝胆病,气郁,诸 痛 可见于动脉硬化 9濡脉较弱浮小而软 气血不足,湿邪致 病 10紧脉强 绷急有力,如绳 索绞转 寒证,剧痛
2、,宿食 弦而有力,也可见 于动脉硬化 11缓脉 一息四至或 略少于四至 中等脉来和缓 湿证,病后元气恢 复 多为正常脉 12洪脉强 脉形宽大,来盛 去衰 热盛 慢性病见此为逆 证 13细脉较弱脉形细小如线气血不足的虚证 14大脉脉形宽大在慢性病说明病进 仅指脉形大不说 明脉搏力量 15微脉很弱 脉形微小,重按 模糊 气血虚衰,阴阳两 虚 多为阳衰急证 16散脉很弱 浮而无力,重按 无根 阳气外脱,元气离 散 脏腑之气将绝 17芤脉 重按 无力 浮大中空,状如 葱管 亡血,失精多见于大出血 18革脉较强 浮而搏指,中空 外坚 亡血,失精即芤、弦脉并见 19牢脉较强沉而实大弦长 阴寒内盛 , 症瘕
3、,疝 气 即沉弦、实三脉并 见 20疾脉 一息七至以 上 脉来急疾 阳极阴竭,元气将 脱 21动脉 一息六至以 上 强 脉形短滑,跳动 如豆状 妊娠,痛症,惊证 即滑、短、数三脉 并见 22伏脉 重按推筋着骨 始得 病邪内闭,厥证, 痛极,阳衰 比沉脉更沉 23促脉 一息六至以 上 不规则的间歇 阳盛热实或气血痰 食停滞 心律失常偶可见 于正常人 24结脉 一息四至以 下 不规律的间歇 阳盛寒积,气血瘀 滞 心律失常偶可见 于正常人 25代脉有规律的间歇脏气衰败 心律失常的二联 律、三联律 26长脉 脉形长,超过寸 和尺部 阳气有余,热证 27短脉 脉形短,不及寸 和尺部 有力主气郁,无力 主
4、虚损 NO 脉名主病 1浮紧 表寒、风寒、 风痹 2浮缓表证有汗者 3浮数表热或风热 4浮滑 风痰或表证 夹痰湿 5沉迟里寒 6沉紧里寒、痛证 7沉滑痰饮、食积 8沉弦 肝郁气滞、 痛证 9沉缓 脾肾阳虚, 水湿停留 10沉涩 血瘀,尤常 见于阳虚而 寒凝血瘀者 11沉细 里虚、气血 虚 12沉数里热 13 沉细 数 阴虚,或血 虚有热 14洪数气分热盛 15弦数 肝热、肝火 或肝胆湿热 16弦滑 肝热挟痰, 停食 17 弦滑 数 肝火挟痰, 或风阳上 扰,痰火内 蕴 18弦迟寒滞肝脉 19弦紧 寒痛、寒滞 肝脉 20弦细 肝肾阴虚或 血虚肝郁, 或肝郁脾虚 21滑数 痰热,痰火 或内热食积
5、三根手指辨健康 中医脉诊的奥秘 寸口位于手太阴肺经原穴所在之处,为脉之大会,而“肺朝百脉”,五脏六腑十二经 气血的运行都始于肺而止于肺,因此,寸口脉能够反映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病变。 另一方面,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与脾同属太阴,与脾气相通,而脾为后天之本、气 血生化之源,所以脏腑气血的盛衰都可以反映于寸口。 “小姑娘,你的脉轻轻摸的话,感觉不明显,需要用点力才能摸到,这叫做沉脉,脉 经里解释是举之不足,按之有余,主里证。搏动力度偏弱,是阳气虚的脉象。”北京中 医药大学中医教授王天芳一边将手指搭在我的手腕上切脉,一边解说。 听到她的解释, 我不 禁暗暗吃惊,心想,最近的节食活动恐怕是有点过头了。
6、 脉诊初感受 千百年来中医诊病就像一场考试,求诊的人在医生面前把手一伸,医生摸摸左手脉,摸 摸右手脉, 看看舌苔, 反复询问病人症状、感觉, 然后大夫就会将患者的病证清清楚楚地讲 出来,如果患者信服,这场考试就算通过了。医生是如何通过摸脉来判断病证的呢? 王天芳指导我将自己左手的食指、中指、 无名指并拢放在右手手腕后寸口的位置,感觉 脉搏的活动。 首先感觉到脉搏的位置,有的轻轻一摸就能摸到,有的却需要用力才能摸到,这就分出 了浮脉和沉脉。 第二点是脉搏的力度,搏动有力为实脉,无力的则为虚脉。 第三点是脉搏的频率,健康人在一呼一吸之间脉搏应搏动4 次,不足 4 次为迟脉, 超过 5 次不足 7
7、次为数脉。 第四点是脉搏的紧张度,如果按下去,感觉像按在琴弦上,强而硬,为弦脉。如果感觉 松弛和缓则为缓脉。 第五点是脉搏的均匀度,节律是否均匀, 力度、大小是否一致, 节律不均匀的就有促脉、 结脉、代脉,力度、大小不均匀的有微脉、散脉等。 第六点是脉搏的流利度,也就是脉搏来势的流畅程度,脉来圆滑流利为滑脉,往来艰涩 为涩脉。 第七点是脉搏的长度,也就是手指能够感觉到的脉动的轴向范围的长短,分为长脉和短 脉。 第八点是脉搏的宽度,即手指能够感觉到的脉动的径向范围大小,分为大脉和细脉。 即使在王天芳手把手的指导下,我这个门外汉也只能感受到这八点中的一部分,更不要 说分辨临床中各种复杂的脉象,可见
8、中医脉诊的学习难度之大。 在感受过脉搏的各种应指形象后,王天芳告诉我,几千年来,中医大夫通过临床实践, 不断总结, 不断验证, 不断修正, 最终建立了脉诊的理论体系,将可以感受的外在脉象与内 在病证建立联系,结合望、闻、问等其他方法,共同诊断病情。 切脉为何选手腕 人体头部、 四肢、 躯干都有动脉分布,可供切脉的地方很多,为什么中医大夫无一例外 地选择了手腕部位呢? “脉诊又称切脉, 是医生用手指的指目,也就是指尖与指腹交界处椭圆形的一小块区域, 切按患者的脉搏,根据脉动应指的形象来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 ,王天芳介绍道, “诊脉的部位并不是一开始就确定在寸口,它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9、” 最初医生选用遍诊法,将头、手、足三部分的有关动脉全部诊察,张仲景提出三部诊法, 诊人迎、寸口、趺阳三脉,经过难经、 脉经的总结,最终寸口诊法被后世医家普遍采 用。 究其原因, 王天芳说, 寸口位于手太阴肺经原穴所在之处,为脉之大会, 而 “肺朝百脉” , 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运行都始于肺而止于肺,因此,寸口脉能够反映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 的病变。 另一方面,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与脾同属太阴,与脾气相通,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 生化之源,所以脏腑气血的盛衰都可以反映于寸口。 结语 脉诊作为中医 “四诊” 之一, 从脉象出发了解病情,经过长期的医学实践已经积累了丰 富的经验, 具有毋庸置疑的科学性
10、。但不能盲目夸大其作用,悬丝诊脉、 摸脉断命运之说不 可信。在临床诊断中,四诊合一、病证合参、整体审察才能准确地判断病情,辨证施治。 脉诊是以手指按切病人动脉以了解病情的内在变化也称切脉或诊脉。 脉为血府, 贯通周身, 五脏六腑的气血都要通过血脉周流全身,当机体受到内外因素刺 激时, 必然影响到气血的周流,随之脉搏发生变化,医者可以通过了解脉位的深浅,搏动的 快慢、强弱(有力无力) 、节律(齐否)、脉的形态(大小)及血流的流利度等不同表现而测 知脏腑、 气血的盛衰和邪正消长的情况以及疾病的表里、虚实、 寒热。 如病变在肌表时呈现 浮脉;病变在脏腑时,呈现沉脉;阴证病候时阳气不足,血行缓慢,呈现
11、迟脉;阳证病候时 血流加速, 呈现数脉等。 脉诊是中医辩证的一个重要依据,前人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 的经验, 是中医独特的诊法。但在临诊中也有脉证不符的特殊情况,如阳证反见阴脉,阴证 反见阳脉, 因此把脉诊作为唯一的诊断方法是非常片面的,必须强调四诊合参,才能了解疾 病全貌,作出正确的诊断。 1.切脉的部位:一般取寸口脉,即桡动脉腕后浅表部分。 2.切脉的方法;切脉时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伸出手臂置于心脏近于同一水平,手掌 向上,前臂放平,以使血流通顺。 切* 脉,以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在高骨(桡骨茎突)部位的桡动脉定关,继续以食 指在关前(远心端)定寸,然后用无名指在关后(近心端)定尺三
12、指应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 平,以指腹按触脉体。三指的疏密应以病人的高矮适当调整,如患者身体较高,医生三指排 列可松一些, 而病人身体较矮,则三指排列可紧一些,同时要三指排列整齐,否则影响脉形 的准确性。 小儿寸口部位狭小,不能容纳三指,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而不细分三部。三岁以 下的小儿,可用望指纹代替切脉。 切脉时运用三种指力,开始轻度用力,在皮肤为浮取,名为举;然后中等度用力,在肌 肉为中取,名为寻;再重度用力,在筋骨为沉取,名为按。根据临床需要,可用举、寻、按 或相反的顺序反复触按,也可分部以一指直按的方法体会。 寸、关、尺三部,每部有浮、中、沉三候,称为三部九候。 3.寸口脉分候脏腑情
13、况:寸口脉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部位, 反映不同脏腑的功能情况, 以寸关尺分候相应的脏腑,这是前人的经验,在诊病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在临诊时仍需 全盘考虑。 4.切脉应注意的事项: 医者须全神贯注,仔细按触, 反复细心体验, 防止主观臆测粗枝大叶,时间也不能过 于短促(每次诊脉时间不应少于50 秒) 。 注意内外因素对脉象的影响:如小儿脉较 * 脉软而数, 妇女数较男子脉细弱而略数, 胖人脉较瘦人脉沉。夏天脉较洪大,冬天脉较沉小。剧烈运动后脉洪数,酒后脉数,精神刺 激和某些药物也可引起脉象的暂时变化。 有些人因桡动脉解剖位置的差异,脉不见于寸口部而于拇指腕侧处,称为反关脉, 从 尺部斜向手背,
14、称为斜飞脉。 5.正常脉象:健康人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一般是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强不弱,不 快不慢,均匀和缓,节律整齐,又称为平脉或缓脉。平脉至数清楚,一息(即一呼一吸)之 间四至五次;相当于7280 次,节律、强弱一致。脉象受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生理的 或暂时的变化,也属正常。如年龄越小,脉跳越快,婴儿脉急数,每分钟120140 次,五、 六岁儿童常为一息六至,每分钟90110 次,青壮年体强,脉多有力,年老人体弱,脉来较 弱,成年人女性较成年男性脉细弱而略快,瘦人脉较浮,胖人脉多沉,重体力劳动,剧烈运 动长途步行,饮酒饱餐,情绪激动,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则脉较弱。 6.异常脉象与临床意
15、义:在祖国医学有关脉学的专著中所记载的病脉有28 种,然而根 据脉位、脉率、脉力、脉形、脉流的流利度及节律等划分的脉象往往是混合构成,有些病脉 是两个以上单一脉复合组成的脉。 田原: 很多学生觉得脉象学很难,您的中医全部是自学的,在脉诊这方面给他们一些忠告? 李可:脉象这个东西啊,主要是要做到能看出来病势、走向,你掌握浮、沉、迟、数四个 脉就可以了。比如说,数,你要掌握他的一呼一吸要超过多少下,超过八、九十下就属于数 了。数在脉经上讲, 属热, 但是我发现呀, 数脉它不但主寒,而且是主大寒,非常危险的寒, 正所谓热极必反。就是当你这个脉搏跳到一百次以上,甚至两百次, 这个时候啊, 你这个阳 气
16、已经没有了,完全外散了。可它是数脉,对于这种数脉你绝对不能用凉药。 所以学中医的人你要活看,你要结合不同机体的病人,在我身上如果是数脉,可能就是 , 唉呀, 我身上哪一个地方有火,清泻一下就过了,但是有些病人他表现出一种反相,一种假 相。你比如说肺结核,肺结核的病人,他那个基础脉搏数啊,就在一百次以上,他能有什么 热?他那个元气都散光了,你要再给他去治热,那他就死路一条了,然后他得感谢你给他治 病。 (笑)很多东西并不像书本上写的那么简单、明了,一眼就能看透。 再说迟脉,迟脉主寒,但是有些热极的病,上下关格不通,他那个脉也很迟,那你就要给他 通腹, 要用大承气去让他泻肚子,一般的迟脉是要扶阳,
17、 但是特殊的迟脉就不能一样治了, 所以要把这些情况都搞清楚,你心中就有数了。 现在把脉一般都是个样儿,看上去是看脉呢,其实脑袋不知道想啥呢。然后他问你, 你怎么 回事, 你说了半天, 他把那个脉早忘记了是啥脉了。所以判断脉的时候啊,要读那个彭子益 脉法,很有特殊启发作用。他那个方法特殊,病人坐在对面,两个手平放,这六部脉,心、 肝、肾、肺、脾、命门,哪一路脉独特,就是那个地方有病。 田原:同时按,然后进行比较? 李可:哎,你不比较怎么知道强弱、快慢?所以看病的时候你还要结合望诊。比如面色晦 暗,但是他脉非常快,那就是阳气快完了,绝对不是热症。 田原:是寒症? 李可:对。所以你看那个脉案上写着脉
18、数,数不但主虚、主寒,而且主亡阳,但是脉诀上 没给你那么写吧?你要这么讲那别人都得说这家伙是胡说八道,实际上就是这么回事。 还有浮,浮主表,但是当人阳气外散的时候,这个浮啊,绝对不是表症,如果你按表症给他 治,用麻黄汤、桂枝汤,他就完了,赶快用四逆汤吧。 这只是四种脉里面的三种,就有这么多变局啊,正局当然好看了,那个变局呀,十有九都是 变局, 正局表现的很少。尤其是一些现代病,西医治到不能治的才找中医,他那个脉象就是 恰恰相反,你看他热症,他肯定是个寒症。真正对脉很通的,现在周围已经没有。最好的脉 法还是难经脉法。 过去河北有一个梁秀清,他看脉,旁边放张纸,在那儿画图,最后画到肺这个地方了,他
19、说 你这个肺的左边有这么大块的东西,你去透视一下。 出来一看, 他左边有个肿瘤;还有一个 将军去找他看病,其实也不是看病,本来是计划砸他那个牌子,说这个人太神了,肯定是一 个江湖术士啊。 这个将军进去以后,这个梁秀清一般不许病人讲话,他就看脉, 看了半天以 后啊, 他说你这个背部太阳经第几个穴位那个部位啊,有一个异常的东西,不是你本来应该 有的,这个将军就惊呆了,说我那是个弹片,正好在那个肺和心的中间。 田原:太神奇了,就是通过脉象看出来的? 李可:就是啊。但是这个人治病不怎么样,他断病非常强,他就好像有透视眼似的,断病 非常准确。 人体的脉象啊, 一天二十四小时有一个循行的路线,循行到哪一个
20、部位不通的时候,他那个 脉象就会出现很突然的变化,他就能抓住那个东西,就给你断定了,告诉你, 你哪个地方有 病。 这个方法失传了,没有人能知道。 田原:脉象二十四小时还有一个运动的规律? 李可:对,肯定的。 田原:如果是这样的话,现在中医大夫,把脉就把个半分钟、一分钟,能看出来什么? 李可: (笑)啥也看不出来,江湖骗子。所以说中医的四诊是一个综合性的判断,单纯靠 哪一个也不行。脉象只是其中的一个方法。 现在也有看脉象和心脏是不是同步啊,心脏跳几下, 脉就跳几下, 那和中医的脉风马牛不相 及(笑)。根本不是一回事儿。这还算是中西结合里的一个成果呢。 田原:李老,咱们从开始聊天到现在,你可吸了不
21、少烟, 李可:挺好啊,除了感冒,一般是不咳嗽。 田原:中医说吸烟耗阴,抽烟的人嘴唇一般都是干红的,有虚热的表现。 李可:胡说八道。那是假辨症,看到表相,看不到本质。我告诉你啊,现在教科书上的结 论基本上是错的,特别是阴阳的辨证,其它的就不用讲了。 先父在 1930 年讲诊脉时说;诊脉不是只诊出一个脉,从一个脉就定病。诊脉必须诊出脉的 病位,脉的虚实、寒热、表里、气血,再辨明病证是有余还是不足,先治何病,后调何疾, 这全在脉中诊出。譬如表有病不论风寒风热,脉的部位一定在浮位。温病的卫分证也在表, 所以脉也在浮位。如浮紧风寒、脉缓风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等。 单凭一个浮脉不能断定是什么病,必须再诊
22、出八纲脉来断其表里、寒热、 虚实与气血, 如浮 滑是风痰、 浮弦是风邪挟郁、浮数是风热等。 但是要想诊断一个完整的疾病,还必须再诊出 第三个脉来, 如浮滑数是风痰热,浮紧弦是风寒而体痛。这样还不够, 要想看清病人的疾病, 进一步弄清病人的体质与疾病的转机,就要再找出第四个脉来,如浮滑数而按之弦细,这就 清楚多了,弦则肝郁,细为血虚,脉象告诉你,这人是素来血虚肝郁,目前是风火痰热,你 在开方治风火痰热时,要照顾到血虚肝郁方面。也就是说, 在治风火痰热时不可以过凉,也 不可以过于祛风 因为病人体质是血虚肝郁,不能多散风, 多清热而忘了病人是血虚之体了。 先父经常说: 看脉必须看出五个脉才能诊断清楚
23、,不是一个什么脉就诊什么病、就用什么药。 二 诊脉是不是都必须诊出五个脉才算诊断清楚?不然。就是诊出五个脉来, 也只能是比较清楚, 一定还要望舌、观色、看形体、问病情及治疗经过,才能初步诊出病机,决定治疗方案,再 通过试验治疗, 才能进一步决定出确诊与否,不然不是科学的,也不可能将病治好。我们在 临床实际工作中,诊脉达到理想的要求是比较难的,但我们可以结合望、闻、问诊进行分析, 不断积累经验。 “诊脉完全依赖医生指端感觉的灵敏度,要掌握切脉的技术,必须在有经验 的老师指导下,经常作切脉的锻炼,以保准字。”这是先父生前常常讲述的话,要达到指下 清楚,判断准确确实要下一定工夫。 诊脉必须五十动以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脉诊诊病图解入门书籍 古籍古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