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范志良1965年抄本(PDF版).pdf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范志良1965年抄本(PDF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范志良1965年抄本(PDF版).pdf(34页珍藏版)》请在周易易学书店|道易五术书社上搜索。
1、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范志良 1965 年抄本 范志良 1965 年抄本 铁杆中医论坛整理 PDF电子书制作 天色以晚 整理说明整理说明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为梁 华阳隐居陶弘景撰 原书写于帛绢之上 藏于敦煌千佛洞 1918 年河北威县张偓南 1867 1919 于敦煌王道士处得此卷 后一直秘藏张氏家中 至其孙张大昌 1926 1995 时 原卷于 1966 年毁于文革 1965 年春张大昌先生将首次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抄录本交范志良先生抄录 张大昌先生原抄录本目前下落不明 范志良先生 1965 年抄本即为现存 最早抄本 因此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今根据张大昌 钱超尘及
2、张大昌先生诸弟子等编辑的 辅 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传承集 中范志良 1965 年抄本内容整理成网络版 目的是方便大家交流学习 以期引起更多同道对 辅行诀 的关注 研究和应用 现存范志良抄本为 1965 年据张大昌抄本竖行抄录而成 长宽约为 20 0cm X 13 3cm 书封从左 至右分别为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范志良抄 和 秘本 等 3 行毛笔字 原抄件连书封 及末页补抄为 42 页 每页 11 至 13 行 行约 22 字 文末有 一九六五年二月初六夜抄完 12 字 此外 该抄本还另纸横排补抄有 2 页内容 其中一页为 药物化合 与 处方正范 中的部分内容 另一页为 启喉方 注文 和 熨耳以通
3、肾气 原文 两方 与正文中 原文 启喉以通肺 气 及 注文 灌耳方 相应 原抄本有 20 条小字新增按语 与 1988 年出版的 敦煌古医籍考释 之按语语义同 阅读时需 与抄本原文加以区别 范按 此按语是先师与范审核拟定 非按 考释 本化裁挪移 辅 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传承集 中均做了标注 本网络版中均用 传承集 注 标示 部分生僻字电脑字库中没有 均以造字图片代之 不另做注示 以下为抄本原文内容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秘本 范志良抄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秘本 范志良抄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梁 华阳隐居陶弘景撰梁 华阳隐居陶弘景撰 隐居曰 凡学道辈 欲求永年 先须祛疾 或有夙痼 或患
4、时恙 一 依五脏补泻法则 服药数剂 必使脏气平和 乃可进修内视之道 不尔 五精不续 真一难守 不入真景也 服药除疾 虽系微事 亦初学之要领 也 诸凡杂病 服药汗吐下后 邪气虽平 精气被夺 致令五脏虚疲 当 即据证服补汤数剂以补之 不然 时日久旷 或变损证 则生死转侧耳 谨将五脏虚实证候悉列于左 庶几识别无误焉 辨肝脏病证文并方辨肝脏病证文并方 肝虚则恐 实则怒 肝病者 必两胁下痛 痛引少腹 虚则目无所见 耳有所闻 心 澹澹然如人将捕之 气逆则耳聋 颊肿 治之取厥阴 少阳血者 邪在肝 则两胁中痛 中寒 恶血在内 则胻善瘛 节时肿 取之行 间以引胁下 补三里以温胃中 取耳间青脉以除其瘛 陶云 肝德
5、在散 故经云 以辛补之 酸泻之 肝苦急 急食甘以缓 之 适其性而衰之也 小泻肝汤小泻肝汤 治肝实 两胁下痛 痛引少腹迫急 时干呕者方 枳实熬 芍药 生姜各三两 右三味 以清浆水三升 煮取一升 顿服之 不瘥 即重作服之 大泻肝汤大泻肝汤 治头痛 目赤 多恚怒 胁下支满而痛 痛连少腹迫急无 奈者方 枳实熬 芍药 生姜切 各三两 黄芩 大黄 甘草炙 各一两 右六味 以水五升 煮取二升 温分再服 小补肝汤小补肝汤 治心中恐疑 时多恶梦 气上冲心 越汗出 头目眩晕者 方 桂枝 干姜 五味子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 去核 一方作薯蓣 当从 右四味 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 温服一升 日三服 心中悸者 加桂 枝一两半
6、冲气盛者 加五味子一两半 头苦眩者 加术一两半 干呕者 去大枣 加生姜一两半 中满者 去枣 心中如饥者 还用枣 咳逆头苦 痛者 加细辛一两半 四肢冷 小便难者 加附子一枚 炮 大补肝汤大补肝汤 治肝气虚 其人恐惧不安 气自少腹上冲咽 呃声不止 头目苦眩 不能坐起 汗出心悸 干呕不能食 脉细而结者方 桂枝 干姜 五味子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 去核 一方作薯蓣 当从 旋覆花 代 赭石烧 一方作牡丹皮 当从 竹叶各一两 右七味 以水一斗 煮取四升 温服一升 日三夜一服 辨心脏病证文并方辨心脏病证文并方 心虚则悲不已 实则笑不休 心病者 心胸内痛 胁下支满 膺背肩胛间痛 两臂内痛 虚则胸腹 胁下与腰相引而
7、痛 取其经手少阴 太阳及舌下血者 其变刺郄中血者 邪在心 则病心中痛 善悲 时眩仆 视有余不足而调之 经云 诸邪在心者 皆心胞代受 故证如是 陶云 心德在耎 故经云 以咸补之 苦泻之 心苦缓 急食酸以收 之 小泻心汤小泻心汤 治心中卒急痛 胁下支满 气逆攻膺背肩胛间 不可饮食 食之反笃者方 龙胆草 栀子打 各三两 戎盐如杏子大三枚 烧赤 右三味 以酢三升 煮取一升 顿服 少顷 得吐瘥 大泻心汤大泻心汤 治暴得心腹痛 痛如刀刺 欲吐不吐 欲下不下 心中懊 胁背胸支满 迫急不可奈者方 龙胆草 栀子捣 各三两 戎盐如杏子大三枚 苦参 升麻各二两 豉半升 右六味 以酢六升 先煮药五味 得三升 去滓 内
8、戎盐 稍煮待消 已 取二升 服一升 当大吐 吐已必自泻下 即瘥 一方无苦参 有通草二两 当 从 小补心汤小补心汤 治胸痹不得卧 心痛彻背 背痛彻心者方 栝萎一枚 捣 薤白八两 半夏半升 洗去滑 传承集 注 去滑 此下抄本中有新补小字按 语 按 即 金匮 之栝娄下白半下汤 证药皆符 此按非范抄本所固有 乃抄阅者据 敦煌古医籍考释 121 页 按语 化裁人此 右三味 以白酨浆一斗 煮取四升 温服一升 日再服 一方有杏仁 无 半夏 大补心汤大补心汤 治胸痹 心中痞满 气结在胸 时从胁下逆抢心 心痛无 奈者方 栝萎一枚 捣 薤白八两 半夏半升 洗去滑 枳实熬 二两 厚朴二两 桂枝一两 生姜二两 切 传
9、承集 注 切 此下抄本中有新补小字按语 按 即 金匮 之枳实下白桂枝汤加半下 生姜 主证亦相符 此按非范抄本所固有 乃抄阅者据 敦煌古医籍考释 121 页 按语 化裁人此 右七味 以白酨浆一斗 煮取四升 每服二升 日再 一方有杏仁半升 熬 无半夏 当从 心胞气实者 受外邪之动也 则胸胁支满 心中澹澹然大动 面赤目 黄 喜笑不休 或吐衄血 虚则血气少 善悲 久不已 发癫仆 小泻心汤小泻心汤 治心气不足 吐血衄血 心中跳动不安者方 黄连 黄芩 大黄各三两 传承集 注 三两 此下抄本中有新补小字按语 按 即 金匮 之泻心汤 量异 主证无心跳文 此按非范抄本所固有 乃抄阅者据 敦煌古医籍考释 121
10、页 按语 化裁人 此 右三味 以麻沸汤三升 渍一食顷 绞去滓 顿服 传承集 注 顿服 此方 页眉空白处有新补小字眉批 按 金匮 白酒 外台 千金 白酨浆 实为一物 古又称酢 即今之黄 酒 此按非范抄本所固有 乃抄阅者据 敦煌古医籍考释 121 页 按语 化裁人此 大泻心汤大泻心汤 治心中怔忡不安 胸膺痞满 口中苦 舌上生疮 面赤如 新妆 或吐血 衄血 下血者方 黄连 黄芩 大黄各三两 芍药 干姜炮 甘草炙 各一两 右六味 以水五升 煮取二升 温分再服 日二 小补心汤小补心汤 治血气虚少 心中动悸 时悲泣 烦躁 汗出 气噫 脉 结者方 代赭石烧赤 以酢淬三次 打 一方作牡丹皮 当从 旋覆花 竹叶
11、各二两 豉一两 一 方作山萸肉 当从 右四味 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 温服一升 日三服 怔惊不安者 加 代赭石至四两半 烦热汗出者 去豉 加竹叶至四两半 身热还用豉 心 中窒痛者 加豉至四两半 气苦少者 加甘草三两 心下痞满者 去豉 加人参一两半 胸中冷而多唾者 加干姜一两半 咽中介介塞者 加旋覆 花至四两半 大补心汤大补心汤 治心中虚烦 懊怔不安 怔忡如车马惊 饮食无味 干呕 气噫 时或多唾 其人脉结而微者方 代赭石烧赤 入酢中淬三次 打 一方作牡丹皮 当从 旋覆花 竹叶各三两 豉 一方 作山萸肉 当从 人参 甘草炙 干姜各一两 右七味 以水一斗 煮取四升 温服一升 日三夜一服 辨脾脏病证文并方
12、辨脾脏病证文并方 脾实则腹满 飨泻 虚则四肢不用 五脏不安 脾病者 必腹满肠鸣 溏泻 食不化 虚则身重 苦饥 肉痛 足痿 不收 行善瘈 脚下痛 邪在脾 则肌肉痛 阳气不足则寒中 肠鸣腹痛 阴气不足则善饥 皆调其三里 陶云 脾德在缓 故经云 以甘补之 辛泻之 脾苦湿 急食苦以燥 之 小泻脾汤小泻脾汤 治脾气实 下利清谷 里寒外热 腹冷 脉微者方 附子一枚 炮 干姜 甘草炙 各三两 传承集 注 各三两 此下抄本中有新补小字按语 按 即 伤寒 之四逆汤 此按非范抄本所固有 乃抄阅者据 敦煌古医籍考释 123 页 按语 化裁人此 右三味 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 顿服 大泻脾汤大泻脾汤 治腹中胀满 干呕 不
13、能食 欲利不得 或下利不止者方 附子一枚 炮 干姜 甘草炙 各三两 黄芩 大黄 芍药各一两 右六味 以水三升 煮取二升 温分再服 日二 小补脾汤小补脾汤 治饮食不化 时自吐利 吐利已 心中苦饥 或心下痞满 脉微 无力 身重 足痿 善转筋者方 人参 甘草炙 干姜各三两 术一两 传承集 注 术一两 此下抄本中有新补小字按语 按 伤寒 之理中丸药同 主证大体相符 此按非范抄本所固有 乃抄阅者据 敦煌古医籍考释 123 页 按 语 化裁人此 右四味 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 分三服 日三 若脐上筑动者 去术 加桂四两 吐多者 去术 加生姜三两 下多者 仍用术 心中悸者 加 茯苓一两 渴欲饮者 加术至四两半
14、腹中满者 去术 加附子一枚 炮 腹中痛者 加人参一两 大补脾汤大补脾汤 治脾气大疲 饮食不化 呕吐下利 其人枯瘦如柴 立不 可动转 口中苦干渴 汗出 气急 脉微而时结者方 人参 甘草炙 干姜各三两 术 麦门冬 五味子 旋覆花 一方作丹皮 当从 各一两 右七味 以水一斗 煮取四升 温分四服 日三夜一服 辨肺脏病证文并方辨肺脏病证文并方 肺虚则鼻息不利 实则喘咳 凭胸仰息 肺病者 必咳喘逆气 肩息背痛 汗出憎风 虚则胸中痛 少气 不 能报息 耳聋 咽干 邪在肺 则皮肤痛 发寒热 上气喘 汗出 咳动肩背 取之膺中外 输 背第三椎旁 以手按之快然 乃刺之 取缺盆以越之 陶云 肺德在收 故经云 以酸补之
15、 咸泻之 肺苦气上逆 急食辛 以散之 开腠理以通气也 小泻肺汤小泻肺汤 治咳喘上气 胸中迫满 不可卧者方 葶苈子熬黑 捣如泥 大黄 芍药各三两 右三味 以水三升 煮取二升 温分再服 喘定止后服 大泻肺汤大泻肺汤 治胸中有痰涎 喘不得卧 大小便闭 身面肿 迫满 欲 得气利者方 葶苈子熬 大黄 芍药各三两 甘草炙 黄芩 干姜各一两 右六味 以水五升 煮取二升 温分再服 日二服 小补肺汤小补肺汤 治烦热汗出 口渴 少气不足息 胸中痛 脉虚者方 麦门冬 五味子 旋覆花各三两 一方作牡丹皮 当从 细辛一两 右四味 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 每服一升 日三服 胸中烦热者 去 细辛 加海蛤一两 苦闷痛者 加细辛一
16、两 咳痰不出 脉结者 倍旋覆 花为六两 苦眩冒者 去细辛 加泽泻一两 咳而吐血者 倍麦门冬为六 两 苦烦渴者 去细辛 加粳米半升 涎多者 乃用细辛 加半夏半升 洗 大补肺汤大补肺汤 治烦热汗出 少气不足息 口干 耳聋 脉虚而快者方 麦门冬 五味子 旋覆花各三两 一方作牡丹皮 当从 细辛 地黄 竹叶 甘 草各一两 右七味 以水一斗 煮取四升 温分四服 日三夜一服 辨肾脏病证文并方辨肾脏病证文并方 肾气虚则厥逆 实则腹满 面色正黑 泾溲不利 肾病者 必腹大胫肿 身重嗜寝 虚则腰中痛 大腹小腹痛 尻阴股 膝挛 胻足皆痛 邪在肾 则骨痛 阴痹 阴痹者 按之不得 腹胀腰痛 大便难 肩 背项强痛 时眩仆
17、取之勇泉 昆仑 视有余血者尽取之 陶云 肾德在坚 故经云 以苦补之 甘泻之 肾苦燥 急食咸以润 之 至津液生也 小泻肾汤小泻肾汤 治小便赤少 少腹满 时足胫肿者方 茯苓 甘草 黄芩各三两 右三味 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 顿服 大泻肾汤大泻肾汤 治小便赤少 时溺血 少腹迫满而痛 腰痛如折 耳鸣者 方 茯苓 甘草 黄芩各三两 大黄 芍药 干姜各一两 右六味 以水五升 煮取二升 日二温服 小补肾汤小补肾汤 治虚劳失精 腰痛 骨蒸赢瘦 小便不利 脉快者方 地黄 竹叶 甘草各三两 泽泻一两 右四味 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 日三服 小便血者 去泽泻 加地榆 一两 大便见血者 去泽泻 加伏龙肝如鸡子大 苦遗精者 易
18、生地黄为 熟地黄 小便冷 茎中痛者 倍泽泻为二两 少腹苦迫急者 去泽泻 加 牡丹皮一两 心烦者 加竹叶二两 腹中热者 加栀子十四枚 打 大补肾汤大补肾汤 治精血虚少 骨痿 腰痛 不可行走 虚热冲逆 头目眩 小便不利 脉软而快者方 地黄 竹叶 甘草各三两 泽泻 桂枝 干姜 五味子各一两 右七味 以长流水一斗 煮取四升 温分四服 日三夜一服 总上述五脏小补泻汤用药法 今附表列左 传承集 注 总上 附表列左 原抄 本此页右上角有 此非原文 系后补人 8 字说明 传承集 注 芍药 原本作 枳实 后改作 芍药 陶曰 又有泻方五首 以救诸病误治 致生变乱者也 泻肝汤泻肝汤 救误用吐法 其人神气素虚 有痰澼
19、发动 呕吐不止 惊烦 不宁方 枳实熬 芍药 代赭石烧 一方作牡丹皮 当从 旋复花 竹叶各三两 一方有生姜 二两 当从 右五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温分再服 泻心汤泻心汤 救误用清下 其人阳气素实 外邪乘虚陷入 致心下痞满 食不下 利反不止 雷鸣腹痛方 黄连 黄芩 人参 甘草炙 干姜各三两 一方有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温分再服 传承集 注 温分再服 此下抄本 中有新补小字按语 按 伤寒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加甘草 量同证异 此按非范抄本所固有 乃抄阅者据 敦煌古医籍考释 127 页 按语 化裁入此 泻脾汤泻脾汤 救误用冷寒 其人阴气素实 卫气不通 致腹中滞胀 反寒 不已方 附子炮
20、 干姜 麦门冬 五味子 旋覆花各三两 一方有细辛三两 右五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温分再服 泻肺汤泻肺汤 救误用火法 其人血素燥 致令神识迷妄如痴 吐血 衄血 胸中烦满 气结方 葶苈子熬黑 捣如泥 大黄 生地黄 竹叶 甘草各三两 右五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温分再服 泻肾汤泻肾汤 救误用汗法 其人阳气素虚 致令阴气逆升 心中悸动不安 冒 汗出不止方 茯苓 甘草 桂枝 生姜 五味子各三两 传承集 注 各三两 此下抄本中有新补小 字按语 按 金匮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加生姜 治饮证 此按非范抄本所固有 乃抄阅者据 敦煌古医籍 考释 127 页 按语 化裁人此 右五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温分再服 陶
21、云 经方有救诸劳损病方 亦有五首 然综观其要义 盖不外虚候 方加减而已 录出以备修真之辅 拯人之危也 然其方意深妙 非俗浅所 识 缘诸损候 藏气互乘 虚实杂错 药味寒热并行 补泻相参 先圣遗 奥 出人意表 汉晋以还 诸名医辈 张机 卫氾 华元化 吴普 皇甫 玄晏 支法师 葛稚川 范将军等 皆当代名贤 咸师式此 汤液经法 愍救疾苦 造福含灵 其间增减 虽各擅其异 或致新效 似乱旧经 而 其旨趣 仍方圆之于规矩也 养生补肝汤养生补肝汤 治肝虚 筋极 腹中坚澼 大便塞方 蜀椒汗 一升 桂心三两 韭叶切 一把 芍药三两 芒硝半斤 胡麻油一升 右六味 以水五升 先煮椒 桂 韭叶 芍药 取得三升 去滓 内
22、 芒硝于内 待消已 即停火 将麻油倾人 乘热 急以桑枝三枚 各长尺 许 不住手搅 令与药和合为度 共得三升 温分三服 一日尽之 调中补心汤调中补心汤 治心劳 脉极 心中烦悸 神识慌惚方 旋覆花一升 一方作牡丹皮 当从 栗子打 去壳 十二枚 葱叶十四茎 豉半斤 一方作 山萸肉 当从 栀子十四枚 打 人参三两 切 右六味 以清酒四升 水六升 煮取三升 温分三服 日三 建中补脾汤建中补脾汤 治脾虚 肉极 赢瘦如柴 腹中拘急 四肢无力方 甘草二两 炙 大枣十二枚 擘 生姜三两 切 黄饴一升 芍药六两 桂枝二两 传 承集 注 二两 此下抄本中有新补小字按语 按 伤寒 金匮 之小建中汤 主证相符 此按非范
23、抄 本所固有 乃抄阅者据 敦煌古医籍考释 129 页 按语 化裁入此 右六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去滓 内饴 更上火 令消已 温服 一升 日尽之 宁气补肺汤宁气补肺汤 治肺虚 气极 烦热 汗出 口舌渴燥方 麦门冬二升 五味子一升 白酨浆五升 芥子半升 旋覆花一两 竹叶三把 右六味 以白酨浆共煮 取得三升 分温三服 日尽之 固元补肾汤固元补肾汤 治肾虚 精极 遗精 失溺 气乏无力 不可动转 唾 血 咯血方 地黄切 王瓜根切 各三两 苦酒一升 甘草炙 薤白各四两 干姜二两 切 右六味 以苦酒合井 传承集 注 井 原抄本 井 字略似 并 字 泉水五升煮 之 取得三升 每服一升 一日尽之 陶云 经云
24、毒药攻邪 五菜为充 五果为助 五谷为养 五畜为益 尔乃大汤之设 今所录者 皆小汤耳 若欲作大汤者 补肝汤内加羊肝 补心加鸡心 补脾加牛肉 补肺加犬肺 补肾加猪肾各一具 即成也 陶隐居云 依 神农本经 及 桐君采药录 上中下三品之药 凡 三百六十五味 以应周天之度 四时八节之气 商有圣相伊尹 撰 汤液 经法 三 为方亦三百六十首 上品上药 为服食补益方者 百二十首 中品中药 为疗疾祛邪之方 亦百二十首 下品毒药 为杀虫辟邪痈疽等 方 亦百二十首 凡共三百六十首也 实万代医家之规范 苍生护命之大 宝也 今检录常情需用者六十首 备山中预防灾疾用耳 检用诸药之要者 可默契经方之旨焉 经云 在天成象 在
25、地成形 天有五气 化生五味 五味之变 不可胜数 今者约列二十五种 以明五行互含之迹 以明五味 变化之用 如左 味辛皆属木 桂为之主 椒为火 姜为土 细辛为金 附 子为水 味咸皆属火 旋覆花为之主 大黄为木 泽泻为土 厚朴为金 硝石 为水 味甘皆属土 人参为之主 甘草为木 大枣为火 麦冬为金 茯苓为 水 味酸皆属金 五味为之主 枳实为木 豉为火 芍药为土 薯蓣为水 味苦皆属水 地黄为之主 黄芩为木 黄连为火 术为土 竹叶为金 此二十五味 为诸药之精 多疗五脏六腑内损诸病 学者当深契焉 今将金石药三十种 以明五行互含之迹 以明五味变化之用 列左 味辛皆属木 琅玕 桂枝主 龙肝 生姜为火 黄土 干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辅行诀 脏腑 用药 范志良 1965 抄本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