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教神学概论_(陈耀庭).pdf
《道教神学概论_(陈耀庭).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教神学概论_(陈耀庭).pdf(421页珍藏版)》请在周易易学书店|道易五术书社上搜索。
1、上海城惶庙香港蓬漉仙馆当代视角下的道教忡学丛书之宗教文化也版和上海城惶庙香港蓬)赢仙馆当代视角下的道教伸学丛书之二-引三0l5立LC:SlSL,C;F Sl_引旦旦SlLS15兰司CiL515l:-,号?我文化也版和道教神学概论陈耀庭。蕃图书在版编目(C1 P)数据.i1I教抖I学概论/I琼耀j在著.-t点:宗tt文化:111坦址,2016.9 I日BN978-7-5188-0269-2 1. 1. Q)监II.陈四.道教斗中学-慨论IV.8921中国版本因15馆CIP数据核宇(2016)细注1202. 道教棉学概论陈牵挂庭著出版发行:宗教文化出版杜地址:北京市内城区后海北沿44号(1009)
2、电话010一创095215(发行部)13621175961 (编辑部)责任编辑:王鸣明版式设计:高秋兰贺兵印刷:北京信彩瑞禾印刷厂版权专有侵极必究版本记录880 xl230毫米32开尔13.25印张350r字2016年12月第l版2016年12月鄂l次印刷书号ISBN978一 7-5188-0269-2定价38.00元缘起/1 缘起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为了适应中国大陆地区道教恢复工作的需要,也为了整理道教优秀文化遗产,发扬道教优良传统,弘扬道教文化,香港蓬赢仙馆在历届馆长的领导下,开展了大量道教文化工作,创立了世界互联网上第一个中英文双语的道教文化资料库,连续举行道教科仪音乐汇演,举办世界规模
3、的道德经版本展览等等,得到了海内外道教界和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和赞扬。从2003年起,在本馆永远馆长卢维干先生的倡导和主持下,得到学术界朋友的支持,我们开始编写蓬藏仙馆道教文化丛书,并且交由北京的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这套丛书,后来又区分为神仙传记系列.,道教科仪系列道教文艺系列道教艺术精华系列博士论文系列等等分支,至今已经出版各种道教文化图书近三十种。道教文化丛书广泛赠与大陆地区和港澳台地区城乡道教宫观和道教学院,对于中国道教的劫后恢复和振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 /道教神学慨论每思至此,本馆同仁都感觉十分高兴和欣慰。随着中国道教恢复工作逐渐完成,如何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新时期,促进中国道教的振兴步伐
4、,帮助道教宫观和道教徒适应当代社会生活,丰富道教为社会民众信仰服务的内容,推动道教信仰水平的提高等任务,已经放在新时期的道教面前。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将香港蓬漉仙馆的弘扬道教文化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开创一个新局面。和上海城惶庙合作出版这套当代视角下的道教神学丛书就是在这一新形势下,香港蓬漉仙馆采取的一项新举措,对本馆弘扬道教文化事业的一项新安排。道教是中国土地上固有的传统宗教。道教信仰流传至今已经有五千年了o近一百年里,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局从急剧动荡转为平稳发展,物质文化的高速发展,精神文化的丰富多彩,都是中国历史上军见的。这些既是大上赐予我们的机遇,也是放在我们面前的挑战。
5、阴符经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一百年来,道教中人观天之道的步伐,显然是落后了。我们对于天道的认识,显然是停滞了。其结果就是中国传统的道教信仰的凝聚力和活力受到了伤害,道教服务中国社会的功能也遭到了削弱,道教信徒的数量也无形中流失。这些情况如果不能改变,无疑是不符合中华民族复兴和伟大的中国梦实现的大局的,也是不符合天道运转的本意的。有鉴于此,香港蓬漉仙馆和上海城惶庙都认识到整理和重缘起/3 新构建道教神学思想,统一海内外道教的基本信仰,加强道教教团的领导作用,提高道教徒的信仰水平等重要性。并且认为整理和重新构建道教神学思想是增强传统道教的凝聚力、生命力、活动力、适应力、吸引力的刻不容缓的重要
6、步骤。为此,香港蓬漉仙馆和上海城障庙决定联合出版这套当代视角下的道教神学丛书。整理和重新构建道教神学思想,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道教适应时代的神学思想为千千万万道教徒接受,并且贯串于自身的信仰生活之中,更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历史过程。我们正是秉承着先贤说的我命在我不在天的使命感,以自己对于大道体悟的责任感,以自已对于当代生活的认识来编写这套丛书,并且,希望对于中国传统道教的发展和弘扬发挥切实的作用。和本馆以往出版的道教文化丛书相比较.(当代视角下道教神学丛书因为内容有所不同,出版目的有所不同,读者对象也有所不同,所以,丛书的写作方法也必然不同。我们只是希望,(当代视角下道教神学丛书对理论问题的阐
7、述尽可能通俗易懂,以便使丛书能够充分发挥弘道的作用。是为序。香港蓬混仙馆馆长洪少陵2015年6月责任和使命/1 责任租使命一一当代视角下的道教神学丛书代序上海道教协会会长、上海城惶庙住持吉宏忠当代视角下的道教神学丛书是由香港蓬赢仙馆和上海城惶庙合作组织编写,并交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香港蓬赢仙馆和上海城惶庙之间的合作,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的改革开放的初期。当时已故的香港蓬漉仙馆永远馆长黎显华道长在上海会见了我的恩师已故的上海城惶庙住持陈莲笙道长。二人从此有了很深的友谊关系,彼此常来常往。本世纪初,黎显华道长和陈莲笙道长各自受到自已本命太岁的启示,共同主持并邀请港台和大陆学者参与编写了大岁神传略)
8、,共同主持了太岁神传略的降授仪式,推动了大陆和港澳台地区道教的拜太岁科仪的普及和规范。在香港蓬漉仙馆和上海城惶庙的推动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道教的拜太岁仪式已经成为全国和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国家的道教2 I道教神学概论官观中每年春节期间的重要的活动,为当代道教徒特别是中青年道教徒的信仰生活服务。在本世纪初头十年里,黎显华道长和陈莲笙道长相继羽化登真,但是,香港蓬漉仙馆和上海城惶庙在弘道工作中建立起来的友谊并无变化。合作组织当代道教学者编写和出版当代视角下的道教神学丛书是香港蓬漉仙馆和上海城惶庙是在道教恢复和振兴工作中,合作的又一个举措。以当代视角下的道教神学来命名丛书,是因为出版这套丛书来源于
9、道教为推动道教教义思想的革新和重新构建所做的努力。近30年,在道教恢复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说到和听到的一句话,那就是,道教的教义思想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道教需要有高道o但是,说了30年,需要的高道在哪里?30年里,我们见到许多优秀的老道长。他们为培养我们青年道士花尽了心血,他们为收回道观产业磨破了脚底,他们为恢复振兴道教事业费尽了精力。但经历了千辛万苦以后,他们陆续相继羽化登真了。我们这些新培养的青年道长登上了道教的领导岗位。30年来,我从一个弱冠学道的少年成了上海城惶庙住持、上海道教协会会长,可是我们还是听到和说到那句话,道教教义思想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30年中,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0、当代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精神文明的多样,社会问题的众多,都是百年以责任和使命I3 来从未遇到过的Q我们学道30年中,也看到道门中人在环境保护、健康养生和社会伦理等思想方面挖掘道教优秀遗产,做了许多努力,但是另一个突出的感觉就是,道教教义思想要面对需要解释的社会问题似乎越来越多,道教教义思想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似乎比起30年以前,又落后了一大截。2002年1月,香港青松观趁香港道教学院成立十周年之际,在香港举办了道教教义与现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结束后出版了论文集道教教义与现代社会)(上海古籍出版社)。同年II月中国道教协会文化研究所和上海市道教协会在上海举办了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
11、讨会。会议结束后出版了论文集道教教义的现代阐释)(宗教文化出版社)。这两次会议都明确提出了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对于道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的课题。根据当时的商定道家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在上海会议后还要连续举行多次。第二次会议就是在23年以道和神的关系为主题的泉州会议。会议后出版了论文集道教与神仙信仰)(人民目报出版社)第三次会议就是在24年以道教伦理为主题的南岳衡山会议。会议后出版了论文集道教与伦理道德建设)(中国言实出版社)第四次会议就是在2008年以道教与经济社会发展为主4 /道教神学概谁题的南昌会议。这些会议都是本世纪以来,中国道教为了重新构建适应当代社会需要的教义思想的
12、目的而召开的研讨会。这些研讨会议得到了时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道长的支持,也得到道门有识之士的响应,为道教教义思想的更新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当时,我们对于重新构建当代道教教义思想的困难有过估计,我们当时估计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可能要开很多次,有人说甚至要开20攻。我们希望,最后一次会议还能在上海举行,同时,形成一个文告,以文告统一道教的基本信仰,并且对这一基本信仰出发的教义系统对于适应社会的各个方面作出一致的解释。可是,十多年的研究和工作实践告诉我们,重新构建当代道教教义思想的困难要比我们设想的多得多,大得多。另外,要在道门中对重新构建的教义思想达成共识的困难,也比我们设想的要多
13、得多,大得多。道路维艰,可是人生又有几个30年啊。30年已经过去了,我们总不能在30年以后,还是说那句话:道教的教义思想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让我们新的一代愧对道门的子孙,愧对几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的道教的传承。身在道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们继续在为推动道教教义思想跟上时代发展的道路上前行不止。我们企盼道门中有高道出现,可是能对道教教义设想适应当代社会作出贡献的高道在哪里?我们只能等待太上的恩赐。责任和使命/5 在等待恩赐的时候,我们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只有依靠我们道门中人和学术界中对道教有感情的人的共同努力,自己来观天之道,执天之行自己来体道、悟道、阐述道。中国古话说:三个臭皮匠变成
14、一个诸葛亮。希望有多一点同心合力的臭皮匠,一起来成就一个推动道教前行的诸葛亮。以学道人的集体智慧对道做出当代的诠释根据宗教历史发展的经验,也根据近30年工作的实践体会,我以为,我们重新构建道教教义思想的工作大概需要分两个阶段.做三件大事。第一个阶段是理论准备阶段。以道教神学命名重新构建的道教教义思想的全部内容。在构建道教神学体系中,以道教经典为依据,以历代高道对于道的诠释作为借鉴,从当代社会实际生活出发,以道教有神论思想系统地回答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为当代道教信徒的信仰生活服务。这一阶段要做两件大事,一是要出版本当代视角下的道教神学丛书。丛书大约包括20余本,其中有大道论)(长生论)(清静论
15、)(无为论)(不争论)(柔弱论)(中和论)(天人论)(善恶论)(神仙论)(魂魄论)(斋蘸论)(符法论)(道士论)(金丹论)(养生论)(道医论)(洞天论)(师承论)(审美论)(道教神学概论)(道教比较神学导论),等等。在丛书编写中用集体智慧构建当代道教神学体系,这正是我们和香港蓬漉仙馆合作出版这套丛书的本意。另一件大事是要恢复道教老学.,继承杜光庭、自玉搪、6 /道被神学慨论邓玉宾等道门中人以有神论观点注解道德经的传统,做出符合当代道教神学体系的道德经诠释),以及其他道教经典的新的诠释。第二个阶段是实践推行阶段。为了在海内外道教界中推行重新构建的道教神学体系,需要在中国道教协会和海内外各地道教协
16、会的支持下,共同努力召开一系列会议,制订一系列信仰和信仰行为的文件,确定道教基本信仰的内容,确定道教对于当代社会生活各种问题的立场、观点和行为准则,形成全道教对于新构建的道教神学的共识,并且施行到学道、修道和弘道工作中去。这也是我们和香港蓬流仙馆共同从事此项工作的本意。只有通过这样两个阶段的长期努力,或许30年以后,我们可以不用再说,道教的教义思想停滞和落后了。我们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在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事业之中,使得30年以后的道教称得上是有历史感和有时代感的道教,是有千年历史而长盛不衰的高水平的中华民族的固有的宗教信仰。我们也可以无愧于祖先和后代说,我们尽了自己的责任,付出了最大
17、的努力,以上,就是我在当代视角下的道教神学丛书出版之际想说的话。如果我们说得不对,做得不够,请大家批评指正。总序I1 总序在中国现代社会神学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也是令人瞩目的问题。过去,曾经在一段时间里,人们害怕谈神学,似乎一谈神学,就成了思想落后的人,被归入另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长期以来,社会上对宗教存在着种种不正确的看法,以为宗教是鸦片,于是宗教神学就是麻醉人的消极的精神现象z有的人又以为神学大高深,处于云雾之中,虚无缭纱,难于企及。其实,这些都是对神学的莫大误解。神学是一切宗教的思想基础与核心内涵。没有神学,宗教信仰就不能建立。因此,考察神学,这是认识宗教的基本课题。神学的英文名称为由e
18、ology,源于古希腊。开初,由eology表示神的言谈或者神对人的言谈。这样的神学实际上就是神话学。到了亚里士多德时代,神学被赋予了形而上的意义,从而作为最高的理论而指向了首要原理的神圣者。公元2世纪开始神学这个概念被基督教采纳,表示的是关于基督教的上帝论。在中世纪,自从大学成为基督教修会的高等2 I道教神学概论学府以来,制神学作为众多学科的第一个系科而享有盛名o其后,基督教学者对神学进行多方面探讨,其内容不断增加,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分支越来越多,诸如圣经神学、归正神学、公教神学、新教神学、正教神学、系统神学、处境神学、社会神学、历史神学、实践神学、生态神学、文化神学等等。从狭义上看,神学
19、是关于基督教信仰的一个学科名称。随着宗教学研究的开展,从广义上看,神学乃是各种宗教有神论的全部内容口它不仅是一种宗教理论,而且也具有宗教修养的实践内涵。在中国古代,虽然没有.theology 那样的概念,但关于神明的经典论述却由来已久,并且颇为丰富。如书微子谓今殷民乃攘窃神抵之牺栓牲。唐代陆德明释文天曰神,地曰只。(周礼春官大司乐称: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汉代郑玄解释说天神,谓五帝及日月星辰也。许慎说文解字称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徐偌系传天主降气以感万物,故言引出万物也。从这些例证来看,中国不仅在很早的时候就形成了神的观念、概念、理念,而且历代学人不断进行解释,其意涵逐渐扩展
20、。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传统的神学不仅早已有之,而且颇具东方特色o东汉以来,道教在上古原始宗教信仰基础土,建构了自己独特的神仙谱系,作为信仰的支柱。太平经卷35分别贫富法第四十一说.天者最神,故真神出助其化也。地者养,故德神出助其化也。人者仁,故仁神出助其化也。这是从天、地、总序I3 人三个层面表述了神的存在和作用。按照太平经的理路,在天有真神,在地有德神,在人有仁神,由于人类德行的感通,天、地、人三界的神明都会出而佑助。太平经这种思想对后来的道教神学影响很大。魏晋以后,随着道教教报组织的发展,道教的神明信仰逐步完善起来,形成了以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为主神的包含天、地、人诸界神明在内的宝塔
21、式信仰系统。与此相对应,一套解释神明信仰的理论也建构起来。按照陈耀庭教授的概括,道教神学不仅有拙特的结构,而且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就结构来看,道教神学以道德为思想核心,而其根本就在一个道字o就信仰立场来看道就是神。在道教的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宗派,如正一盟威之道、太平道、正一道、全真道、净明道等等,各派的经文各有差异,科仪方术各有不同,但是信仰道、以道作为教义的核心却是共同的。由此延伸开来,便有天道、地道、人道与鬼神之道等四要素。这四个要素相生相克,从而有了天地宇宙的运化。就信仰内容来看,道教神学包括了八个主要模块:一是天庭神学,阐述道教关于神灵信仰的基本内涵;二是人世神学,阐述道教关于人以及人间社
22、会的看法;三是水善神学,阐述宇宙天地以及人间社会如何像水一样地发展变迁;四是恩惠神学,阐述天道造化、养育万物,人应该对天道以及象征天道的神灵感恩的义理。五是自然神学,阐述道教关于自然界的认识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s六是和合神学,阐述道教关于人体自身4 / j草撞神学概谁各器官的内部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愿景。七是教团神学,阐述道教关于教团组织遵循的天道法则以及管理制度、规范等。八是修炼神学,阐述道教关于延年益寿、长生成仙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各种修炼方法。由以上的结构与内容可知,道教神学并非只是单纯地告诉人们宫观里有多少神灵,而是一个思想深邃、内容完整的文化体系。从总体上讲,道教
23、神学是以道为基本信仰、以神灵观念为枢纽而建构起来的传统宗教学说,这个学说涉及自然宇宙、社会人生、生态环境、无形世界等看得见的领域与看不见的领域。就关涉的学科看,道教神学包含着天文、地理、气象、生物、医学、化学、民俗、政治、历史等多个方面,从而构成了内容广泛的知识系统。梳理与探索道教神学,这是全面准确认识道教文化体系的需要,也是实现道教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的需要。近年来,道教界与学术界都非常赞同道教应该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的倡导。因为相适应是道教振兴的根本出路,也是社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但是,怎样相适应?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与实践的课题。道教要在当代社会站稳脚跟,服务于当代社会,不但需要对当代社会的基
24、本状况、发展趋向有深入的洞察,也需要明了自身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优势.更需要总结以往十分丰富的理论成果。毋庸置疑,道教神学正是道教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抓住了这个文化枢纽,就能够提纲辈领地呈现道教文化的历史影响与当代价值。 详见陈耀庭论道教神学).(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4年第3期。总序I5 就民众的社会生活来讲,梳理与探索道教神学,也具有特殊意义。道教神学的基本纲领是.仙道贵生,济世利人。这一方面表明道教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另一方面则反映了道教宽容的情怀和热情帮助的精神。以往有许多人把道教或者看做隐遁山林、不问世事的宗教,或者看做是只会召神魁鬼秘术的民俗现象。其实,就其神学所涵括的内容看,道教是具有
25、鲜明的社会性的。道教神学不仅关心社会、而且发愿要为社会的公平、和睦、繁荣、健康贡献自己的智慧。可见,道教神学是有利于社会民生的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其中所具有的宏观生态伦理思想、周穷救急的理念、身心健康的谐调法门等,对于当今社会稳定与发展而言都是颇有禅益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道教神学在以往虽然也有一些研究成果,但就总体而言,依然比较缺乏。鉴于此,我们组织了这套丛书,分别从不同角度予以考察,希望这项工作有助于推动道教理论建设的向前发展,也希望对世人的现实生活有所帮助。如果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那就是我们非常高兴的事。由于这是一项新的文化建设工作,本丛书存在缺点在所难免,殷切期盼广大读者批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教 神学 概论 陈耀庭 lib 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