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中医学院7第七章 三棱针 皮肤针 皮内针 鍉针 火针 芒针.ppt(33页)
《福建中医学院7第七章 三棱针 皮肤针 皮内针 鍉针 火针 芒针.ppt(33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中医学院7第七章 三棱针 皮肤针 皮内针 鍉针 火针 芒针.ppt(33页)(33页珍藏版)》请在周易易学书店|道易五术书社上搜索。
1、刺法灸法学第七章 三棱针 皮肤针 皮内针 鍉针 火针 芒针 第七章 三棱针 皮肤针 皮内针 鍉针 火针 芒针第一节 三棱针法第二节 皮肤针法第三节 皮内针法第四节 鍉针法第五节 火针法第六节 芒针法第一节 三棱针法u一 针具 三棱针法是用三棱针刺破血络或腧穴,放出适量血液,或基础少量液体,或挑断皮下纤维组织,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三棱针由古代九针之一的“锋针”发展而来。灵枢.九针十二原“锋针者,刃三隅以发痼疾”。u二 操作方法(一)持针姿势(二)操作方法三棱针1 点刺(1)点刺穴位(2)点刺血络浅刺:即点刺随病显现的浅表小静脉出血的方法。常规消毒后,右手持针垂直点刺,快进快出,动作要求稳、准、快。
2、一次出血510ml。深刺:点点刺刺血血络络(深深刺刺)(3)散刺法u三 临床运用(一)适应范围 具有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泻热开窍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气滞证、血瘀证、实热证所致,以疼痛、发热、肿胀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并常用于急症的治疗。采用三棱针法放出一定量的血液,有时对疑难杂症有特殊的疗效。陈旧性软组织损伤咽喉肿痛中暑毒蛇咬伤痤疮目赤肿痛腰肌劳损偏头痛三棱针(二)处方示例(三)注意事项 1对于放血量较大患者,术前作好解释工作。2由于创面较大,必须无菌操作,以防感染。3操作手法要稳、准、快,一针见血。4若穴位和血络不吻合,施术时宁失其穴,勿失其络。5点刺穴位不宜太浅,深刺血络要深浅适宜,针尖
3、以刺中血管,让血液自然流出为度。6为了提高疗效,应保证出血量,出针后可立即加用拔罐。7点刺穴位及浅刺血络、散刺法可每日或隔日1次,挑刺、深刺血络法宜57日1次。8避开动脉血管,若误伤动脉出现血肿,以无菌干棉球按压局部止血。9大病体弱、贫血、孕妇和有自发性出血倾向者慎用。10重度下肢静脉曲张处禁用本法。第二节 皮肤针法 皮肤针法是古代“毛刺”、“扬刺”、“半刺”等刺法的发展。一 针具:梅花针(5支短针)、七星针(七支短针)、罗汉针(18支短针)皮皮肤肤针针(七七星星针针)皮肤针(七星针)(一)持针姿势硬柄针 硬柄针持针法 持针法软柄针持针法 软柄针持针法二 操作方法(二)叩刺方法皮肤针叩刺皮肤针
4、叩刺(三)刺激强度 1 弱刺激:适用于年老体弱、小儿、初诊患者,以及 头面五官肌肉浅薄处。2 强刺激:适用于年壮体强,以及肩、背、腰、臀、四肢等肌肉丰厚处。3 中等刺激:适用于多数患者,除头面五官等肌肉浅薄处,其他部位均可选用。(四)叩刺部位 1 循经叩刺:指沿着与疾病有关的经脉循行路线叩刺。2 穴位叩刺:指选取与疾病相关的穴位叩刺。3 局部叩刺:指在病变局部叩刺。三 临床运用(一 一)适应范围 适应范围 要用于头痛、失眠、痴呆、脑瘫、弱智、中风偏瘫、要用于头痛、失眠、痴呆、脑瘫、弱智、中风偏瘫、面瘫、高血压病、颈椎病、肩周炎、胸胁痛、腰腿痛、胃 面瘫、高血压病、颈椎病、肩周炎、胸胁痛、腰腿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中医学院 针灸教学课件
